大家好,我是小编,今天来和大家谈谈为什么
新能源汽车散热、都绕不开散热考验?
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,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成为各大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。
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,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新能源汽车生产、研发、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,直接影响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有序发展。
然而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之痛,是锂电池本身材料特性和国内自身产业链特点造成的长痛,也是当前阶段电池热控制技术需要解决的短痛。
近两年来,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不断升级、频繁发生,且发生多起大规模召回事件,起因多是动力电池系统存在安全隐患,引起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高度关注。
目前业内还没有掌握锂电池的起火规律,不过在此之前,把控锂电池的能量密度、安全性和长寿命的平衡关系是不能忽视的问题。
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包作为汽车的主要储能元件,电池包内的温度环境对电芯的可靠性、寿命及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,因此,需要将电池包内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。
在动力电池包中,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,如果不及时散热,电芯内部的温度就会持续升高,加速电芯老化。
当超过一定温度时,电芯内部的隔膜会失效,导致电池热失控,从而引发电芯燃烧爆炸等事故。
当电芯温度偏低时,电芯的内阻加大,影响性能;温度过低时甚至触发保护机制无法启动。
电芯一致性也是衡量电池包性能的重要指标,电芯温度差异过大会影响一致性,进而影响充放电性能。
为了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寿命、安全及可靠性,电池包的热管理显得尤为重要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,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, 中国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的比亚迪,也感受到了来自特斯拉、北汽新能源等汽车厂商的竞争压力。
不同车辆行驶环境下,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,以及对电池温度的控制范围是行业技术竞争力的主要体现。
为保持企业竞争地位,抢占市场的制高点,比亚迪需要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做出成绩。
然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导热材料,如导热硅脂、导热粘接胶、导热垫片、相变导热材料等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应用来说,并不完全适用。
电动汽车对导热性能、应用工艺、可靠性、成本等有着独特的需求,这些需求有别于一般电子产品应用。
作为国内知名的导热材料研发,生产,销售为一体的企业,一直以来都是领先者,其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优势,以及大量的研发投入,产品覆盖了新能源汽车、网络通讯、汽车电子、安防、IT、电源等行业。
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组散热效率,比亚迪提供一系列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包热设计方案,定向研发了专用的回弹性、拉伸和撕裂强度高,低密度的导热界面材料。